糴和糶兩字怎么讀什么意思古代平糴,、平糶理論到現(xiàn)在還在用
日期:2023-12-17 來源:原創(chuàng)/投稿/轉(zhuǎn)載 瀏覽次數(shù):179
在漢字中,有一些字看起來很生僻,,但其實它們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歷史故事,。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糴”和“糶”這兩個字,,它們和我們的糧食生活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
根據(jù)《說文解字》的解釋,,“糴”讀作dí(第二聲),,意思是“市谷也”,也就是買進糧食的意思,;“糶”讀作tiào(第四聲),,意思是“出谷也”,也就是賣出糧食的意思,。
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各國為了增加財政收入和調(diào)節(jié)市場供求,也都設立了類似于今天的國家儲備庫或者國營商店的機構(gòu),,稱為“平糴官”或者“平糶官”
當大豐收時,,國家就會高價買進農(nóng)民的糧食,讓他們有錢種地,;當大旱災時,,國家就會低價賣出國庫的糧食,讓百姓有飯吃,。
他在公元前407年到公元前403年期間擔任魏國相國,,并進行了一系列的變法措施,,其中之一就是“平糴法”。
比如,,大家都不陌生的股票,,基金定投就是每月固定投入一定金額的股票,不管股價高低,,這樣就能在低價時買多,,在高價時買少,長期來看,,收益可觀,。
平準基金就是國家為了調(diào)節(jié)股市溫度而設立的機構(gòu),它會在牛市時拋售股票,,在熊市時購買股票,,這樣就能平抑市場波動,同時也能賺取差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