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震,、胡德夫首登舞臺合作《江云·之間》一個演江濱柳一個演自己
在賴聲川導演名劇《暗戀桃花源》中,,江濱柳和云之凡這對眷侶在戰(zhàn)亂中被迫別離40年,時至兩鬢斑白才得以重逢,,面對近四十年的人生留白,,道出了一句經(jīng)典臺詞:“這些年……你有沒有想過我?”《暗戀桃花源》首演35年后,,賴聲川的第40部原創(chuàng)作品《江/云·之/間》將這段愛情故事再次搬上舞臺,,于11月15日至17日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上演。
該劇通過二人之間長達40年的分離時光中寫給對方的書信,,記錄了兩個錯置的情人和一個錯過的時代,。從1991年開始就多次在《暗戀桃花源》中飾演云之凡的演員蕭艾再次扮演這個“白色山茶花”一樣的女子,著名電影演員張震和被稱為“中國臺灣民謠之父”的胡德夫首次登上戲劇舞臺,,共同講述這個充滿無奈與無常的人生故事,。
賴聲川將35年前的《暗戀桃花源》比作素描,,而《江/云·之/間》是在那些留白之上,用更加細膩和豐富的筆觸,,娓娓道來江濱柳和云之凡二人交錯的命運和時代洪流中的無盡思念,;用富有哲思的場景,構建出跨越時空的劇場詩篇,�,!叭绻闶煜づ_北,你就會跟著我的劇本走過整個臺北,。你會發(fā)現(xiàn)這些人都會去同一些餐館,,同一家店,但就是碰不到彼此,。我們父母這代就是如此,。太多的錯過,太多對無常的無奈,。黃磊演了這么多年《暗戀》,,他也說《暗戀》是一種無奈,《桃花源》就是一種無常,�,!�
“回憶就像一個盒子�,!卑殡S《江/云·之/間》第一句臺詞響起,,設計得像是一個古董“多寶盒”、又復雜得如同“華容道”一樣的舞臺在觀眾面前層層展開,。每一格都是一段回憶,,串聯(lián)起不同時空中無數(shù)的人生沉浮�,!督�/云·之/間》別具一格的視覺舞美,,是賴聲川當年合作過的美國著名舞美設計師丹尼爾·奧斯特林做的。賴聲川感嘆道:“我找他的時候,,他問我想要怎么樣的舞臺,?我說應該像是一個記憶盒子,但我認為盒子在舞臺上很難實現(xiàn),。沒想到他就把這個盒子做出來了,,做成了我最想要的樣子,真是太棒了,!”
劇中還有很多封信,,曾出演過《暗戀桃花源》的林青霞、丁乃箏都提供了不同時期角色的信件,,增加劇作的文學美,。其中,,結尾時90歲的云之凡寫給曾孫女的那封信是賴聲川寫的,他寫道:“我們短暫停留在這個世界上一小段時間,,是誰在寫我們的生命,?我們又有多少說話的權利?總的來說,,雖然不圓滿,,我在人生中還是找到一點屬于自己的快樂和幸福,原來命運是客觀的,,幸福是主觀的,。”
“《江/云·之/間》是對我多年從影的一個驗收,,我所有的經(jīng)驗都可以放在這個劇里,,這是非常快樂的一件事情,�,!钡谝淮窝菸枧_劇的張震,表示自己和這部戲有“很特別的緣分”:“江濱柳是長春人,,我的姥爺也是長春人,,《江/云·之/間》講的就是他們那一代的故事。所以我演江濱柳,,可以讓我有更多機會靠近我的家人,,讓我回想起小時候他們說話的樣子和生活的點點滴滴,也讓我通過祖輩的生活線索,,去發(fā)掘他們的人生是什么樣的�,!�
但演《江/云·之/間》對張震而言也是一個挑戰(zhàn),。最開始,他常常夢到自己還沒有背好詞就被推上臺,,“永遠都覺得稍顯不足,,哪怕是已經(jīng)做了萬全的準備,都已經(jīng)熟到不能再熟的詞,,可能跟觀眾一對到眼神,,就什么都忘了,一下子就跑神了,。時時刻刻都在一種被檢視的狀態(tài)下完成這些事情,,是一個很特別的經(jīng)驗�,!�
演話劇也讓張震覺得很過癮,,他認為電影表演和劇場表演很不一樣:“電影表演常常會被打斷,,會被喊咔,所以情感會不斷被調(diào)整重來,。而舞臺劇每天都是一個新的開始,,可以把自己的狀態(tài)調(diào)整到零,從頭到尾重新演一個戲,�,!睆堈饡鶕�(jù)自己每天的心情,在每一場演出中做一些調(diào)整,,“這也是演話劇好玩的地方,,根據(jù)彼此之間的節(jié)奏感、氛圍,、流動,,可以做很多有趣的調(diào)整,這樣的表演體驗很特別,�,!�
對于江濱柳這個人物,張震認為,,“雖然有無數(shù)很厲害的演員都演過江濱柳,。但在《江/云·之/間》里演江濱柳,讓我覺得很自由,。因為他是,,又不是《暗戀桃花源》里面的江濱柳,會給我更多空間,。我在排演時就一直很興奮,,因為可以帶給大家一個新的江濱柳�,!�
“我出生在東部一個小漁港,。出生的時候我祖父從南邊的卑南區(qū)上來幫我剪臍帶,祖父給我取了個小名叫作‘新港’,,就是那個小港口,。媽媽跟我說,我出生的時候,,哭聲比太平洋的波濤聲還大,,左右鄰居都聽得到。后來我仔細想了想,,從媽媽的懷中落地,,我的第一件衣服就是太平洋的風……”這是胡德夫在《江/云·之/間》里的第一段臺詞,來源于他的真實生命故事。第一次出演舞臺劇的胡德夫是劇中唯一一個飾演自己的人,,他自彈自唱,,渾厚蒼涼的聲音一響起,無論是《太平洋的風》還是《匆匆》,,無論是《橄欖樹》還是《500里路》,,都讓人忍不住想流淚。那充滿故事的歌聲,,就像海風一般,,撫慰著每個人的鄉(xiāng)愁和記憶。
“我和胡德夫認識五十年了,,那個時候我們都很年輕,,所以我們的交情很不一樣。這次我請他,,一句話他就來了,。這是一次很美好很快樂的合作�,!辟嚶暣ê秃路蜻@對老朋友,,相識于1970年代臺北最熱鬧的音樂咖啡店艾迪亞,他們曾在同一個晚上一起演奏,,在一起開心玩音樂玩了很久,。胡德夫在劇中有一段講述那個時代的臺詞,還特別提到了“留著長發(fā),,口琴吹得很好的年輕人,,后來做了導演的賴聲川”。
胡德夫說:“從1948年到現(xiàn)在,,我們那個時代臺北的許許多多情景都出現(xiàn)在劇情里面,,我的感受是那樣的豐富。在這個過程中,,有些朋友已經(jīng)是過客,,但我們還在趕路,還可以一起演出,,在戲里還可以唱歌,說說過去,,看到新的一代的長成,,風景是美麗的,所以演起來是那么自然而且豐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