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內(nèi)超警站全線退水中專家解讀:全線退水≠堤防絕對安全
7月5日17時48分許,,華容縣團洲垸洞庭湖一線時,,華容團洲垸決口累計進占135.5米(左岸77.5,右岸58),,剩余90.5米。目前,,封堵工作按照每天60到80米的速度推進,,決口有望在9號上午12點前合攏。
據(jù)湖南省水文水資源勘測中心統(tǒng)計,,截至2024年7月8日9時15分,,湖南省內(nèi)還有沅江(二)站,、岳陽站、鹿角(二)站,、蓮花塘站,、城陵磯(七里山)站等5站超警,且均處于退水狀態(tài),。全線退水,,就意味著堤防絕對安全了嗎?湖南天氣“先蒸后烤”,,眼下正值湖南搶險救災和災后復產(chǎn)的重要階段,,后續(xù)天氣將如何發(fā)展?災后重建等工作需要注意什么,?為此,,瀟湘晨報·晨視頻記者采訪了湖南省水利廳相關專家,針對近期堤垸防汛熱點問題進行解答,。
洞庭湖區(qū)是長江流域綜合防洪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總堤防長度3471千米。從6月16日開始,,湖南經(jīng)受了持續(xù)近20天的強降雨,,全省平均累計降雨量864.7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43.9%,,為1961年以來同期最多,。專家介紹,由于河堤普遍由泥沙和石料堆筑,,泥沙顆粒間充斥著微小孔隙,,使河堤天然具有滲水性,堤防經(jīng)過長時間高水位浸泡和淘刷,,土體超飽和,,存在許多風險。
專家指出,,大壩決堤的一個常見原因是“頂托消退”效應,。在洪水期間,大堤承受巨量來水的頂托應力,,而當洪水退去,,應力驟減,受力平衡打破,,就可能發(fā)生崩塌,。同時,退水期水流回歸主槽后,,河水流速激增,,在河灣凹岸對堤岸的強烈沖刷進一步加劇了崩岸的風險,。此外,堤防背水側在飽和狀態(tài)下可能自然滲水,,若滲水量大且堤身存在蟻穴,、裂縫等潛在結構損傷,將直接威脅到堤壩穩(wěn)定,,增加滑坡風險,。
退水期的另一種危險是管涌,本次團洲鄉(xiāng)洞庭湖一線堤防決堤險情就主要由管涌引起,。管涌水流通過土壤孔隙或裂縫形成通道,,帶走土壤顆粒形成空洞,最終可能導致堤壩坍塌,。公開資料顯示,,團洲垸上一次潰壩發(fā)生在1996年,同樣處于退水時期,。因此洪水過后,,致災風險并不會下降,全線退水≠全面安全,,對于堤防的監(jiān)視和巡查,,絲毫不能松懈。
受地下砂層的分布規(guī)律影響,,管涌點出現(xiàn)的位置不好預估,,因此,河堤巡查就成為預防應對管涌,、做好退水期防范工作的關鍵方法之一,。那么,退水期河堤巡查的重點有哪些,?巡查工作應該如何展開,?
水利專家介紹,退水期巡堤查險的對象主要包括堤防(含防洪墻)及穿堤建筑物(構筑物),。堤防巡查范圍主要包括堤頂,、堤坡、平臺,、堤腳、背水側堤防工程管理和安保范圍區(qū)域以及臨水側堤防附近水域,;穿堤建筑物巡查范圍則包括建筑物本身及其管理范圍區(qū)域等,。
巡堤查險主要采用拉網(wǎng)式巡查,按責任堤段分組次,、晝夜輪班,,相鄰隊組要越界巡查,。專家強調(diào),巡查人員應當擴大險工險段,、砂基堤段,、穿堤建筑物、堤防附近洼地,、水塘等易出險區(qū)域的查險范圍,,加強上述區(qū)域的巡查力量。要按照險情早發(fā)現(xiàn),、不遺漏的要求,,根據(jù)水位(流量)、堤防質量,、堤防等級等,,確定巡堤查險人員的數(shù)量和查險方式,遇較大洪水或特殊情況,,要加派巡查人員,、加密巡查頻次,必要時應24小時不間斷巡查,。
管涌險情是洞庭湖區(qū)最危險的險情,,高洪水位期間多發(fā)頻發(fā)。據(jù)多年汛期險情資料分析,,堤防基礎險情(管涌險情)占總險情數(shù)量50%以上,。水利專家解釋,處理管涌險情的方法包括反濾導滲,、反濾圍井,、蓄水反壓等。
反濾導滲是指在翻砂鼓水險情較小時,,宜適當清理管涌點周邊雜物,、淤泥后按要求分層鋪設反濾料,按清水流出不帶砂的要求控制反濾層厚度,。
管涌點涌水量偏大時,,適當清除涌水口周邊雜物、淤泥,,用土(砂)袋做成圍井,,井壁與地面較好接觸,在圍井內(nèi)分層鋪設濾料,,反濾層厚度(圍井高度)以涌水流出而不挾帶泥沙為準,,這就是反濾圍井法。
如管涌出水量較大,或涌水口在水塘中,,難以鋪設反濾料時,,還可以采用蓄水反壓法應對,利用周邊地形修筑圍堤,,壅高水位,,形成反壓,減少涌水,、帶砂量,,控制險情。
專家強調(diào),,發(fā)生管涌一定要搶早,、搶小。發(fā)現(xiàn)管涌時出來的水是清水問題就不大,,如果帶出細沙也還行,,如果砂石都帶出來了就非常嚴重,搶不住的話,,砂石不斷往外涌,,堤下面就會被掏空,最容易潰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