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宜喝茶為啥說紅茶,、綠茶各有千秋?
茶有很多種類,,最常見的就是綠茶和紅茶了,。而關于紅茶和綠茶誰更好的話題,,一直都有不少討論,。紅茶和綠茶的營養(yǎng)成分相近,它們都含有咖啡因,、抗氧化劑和其他重要的植物營養(yǎng)素,,但同時也有各自的營養(yǎng)特點,。今天就來分析一下紅茶和綠茶到底有什么異同。
紅茶經(jīng)過了充分的氧化和發(fā)酵,,形成獨特,、濃郁的味道。在氧化過程中,,葉子暴露在空氣中,,加深了它的顏色,增強了味道,。然后,,葉子被加熱和干燥,壓碎制成紅茶,。這種加工過程造成了紅茶的顏色較深,,味道濃郁,略帶苦味,。
綠茶用的是嫩的,、未發(fā)酵的葉子。這些葉子被快速用熱處理,、加工和磨碎,,不需要氧化。與紅茶相比,,綠茶的味道要溫和得多,。
相關研究表明,紅茶和綠茶含有的植物營養(yǎng)素都能支持心血管和代謝健康,。飲茶還具有抗衰老,、抗糖尿病和抗癌的功效。他們的共同益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紅茶和綠茶都含有多酚,,黃酮類化合物是多酚的一個亞群,。兩種茶含有的黃酮類化合物的類型和數(shù)量有所不同。綠茶含有更多的EGCG(茶多酚中最有效的活性成分,,屬于兒茶素),,而紅茶是茶黃素的豐富來源。
在防止血管斑塊形成方面,,這兩種茶同樣有效,,它們還有助于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甘油三酯和血壓,。
蘭州大學第一醫(yī)院的心臟病學家發(fā)現(xiàn),,與每天飲茶不到1杯的人相比,每天飲茶1-3杯的人心臟病發(fā)作和中風的風險分別下降了19%和36%,。類似的,,倫敦國王學院的營養(yǎng)學家發(fā)現(xiàn),,每天至少喝3杯茶能將患心臟病的風險降低11%。
這兩種茶含有的咖啡因,,通過阻斷抑制性神經(jīng)遞質(zhì)腺苷來刺激神經(jīng)系統(tǒng),。它還有助于釋放增強情緒的神經(jīng)遞質(zhì),如多巴胺和血清素,。因此,,飲用紅茶和綠茶能增強警覺性和情緒,加快反應時間,,提高短期記憶力,。
綠茶和紅茶含有茶氨酸,這種茶氨酸并不存在于咖啡中,。茶氨酸能穿透血腦屏障,,觸發(fā)大腦中名為-氨基丁酸的抑制性神經(jīng)遞質(zhì)的釋放,引起放松而又警惕的狀態(tài),。同時,,茶氨酸還促進增強情緒的激素(多巴胺和血清素)的釋放。
茶氨酸可以平衡咖啡因的影響,,這兩種物質(zhì)的結合能起到協(xié)同作用,。匈牙利塞格德大學的藥物學家發(fā)現(xiàn),同時攝入茶氨酸和咖啡因的人,,比僅攝入一種的,,擁有更強的注意力。
浙江大學茶葉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fā)表在《分子》上的研究結果顯示,,在促進體重減輕方面,,紅茶含有的多酚比綠茶含有的多酚更有效。需要注意的是,,這項研究大部分采用了動物模型,,這就意味著不能推斷出它對人類的益處。
沙特卡西姆大學醫(yī)學院的生物化學家發(fā)表在《國際健康科學雜志》上的一篇綜述,,對紅茶的有益作用進行了更廣泛的考察,,指出它具有抗炎和抗糖尿病特性。
雖然綠茶也有抗炎作用,,但紅茶的茶黃素含量更高,,這就使其抗氧化作用更強。茶黃素有助于中和人體內(nèi)的自由基,,從而減少炎癥和促進心臟健康,。
波蘭的醫(yī)藥化學家發(fā)表在《國際分子科學雜志》上的研究,探討了綠茶含有的兒茶素對預防癌癥的重要作用,。它可以中和游離氮和自由基,,減少炎癥,誘導癌細胞死亡,,同時不影響健康的細胞,。
綠茶含有的多酚對阻止癌細胞生長和降低癌癥風險的作用,在前列腺癌,、胰腺癌,、乳腺癌和胃癌等領域中都有體現(xiàn)。
遼寧師范大學的體育教育學家發(fā)現(xiàn),,與喝水的老鼠相比,,喝含有EGCG成分飲料的老鼠,在感到疲勞前游泳的時間更長,。
紅茶和綠茶的熱量都較低,,而且含有相當數(shù)量的咖啡因。1杯紅茶含有少量的天然形式的鈉(不到5毫克)和26毫克咖啡因,。
相比之下,,1杯綠茶含有少量的蛋白質(zhì)(0.25克)和略多的咖啡因(29毫克)。綠茶還含有微量的維生素和礦物質(zhì),,包括鐵,、鎂、鉀,、鈉,、鋅、錳,、硫胺素,、核黃素、煙酸和維生素B6,。
所以,,到底哪種茶更健康呢?其實很難分出高低勝負,。最重要的是,,這兩種茶都有益處,營養(yǎng)差異并不大,,而且很容易納入健康,、均衡的飲食中。喜歡喝哪種茶,,完全取決于個人偏好,。
很多人有喝茶的習慣,也因此十分受益,,但對于儲存茶葉一直有顧慮,。茶葉也算是一種食品,,會有過期風險嗎?會變質(zhì)嗎,?
茶是一種比較特殊的食品,。大多數(shù)的茶,比如綠茶,、黃茶,、紅茶、烏龍茶和白茶,,含水量都很低,,并不足以支持細菌和霉菌生長。所以,,只要不受潮,,放多久它們都不會發(fā)霉長菌,也就是不會“腐壞”,。
不過,,“不發(fā)霉”不代表“不發(fā)生變化”。在存放中,,茶中的氨基酸和茶多酚等成分可能發(fā)生降解或者氧化,。變化的結果,可能是“更好喝”,,也可能是“很難喝”,。
在上面提到的5類茶中,綠茶,、黃茶和紅茶在存放中通常是比較快地變得“滋味寡淡”,,甚至“難喝”,烏龍茶中的濃香鐵觀音,、巖茶和單叢,,可以放得比較久還保持好喝的特性,而白茶如果保存條件良好,,可能會變得更好喝,。
黑茶(包括普洱熟茶)以及普洱生茶(在工藝上算綠茶)含水量高,在存放過程中能支持微生物緩慢生長,,所以它們在存放中會持續(xù)地發(fā)生變化,。這就是所謂的“后發(fā)酵”過程。對于這些后發(fā)酵的茶,,如果原料好,、制作工藝好、存放條件好,在存放中會變得更好喝,。這是市場上流傳“老普洱值錢”“存黑茶增值”的原因,。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老”只是一個因素,,好喝還需要“原料好,、制作工藝好、保存條件好”來保障,。實際上,,即便是綠茶,、黃茶等“比較容易變得不好喝”的茶,,如果真空包裝再冷凍起來,也是可以大大延長“保持良好風味”的時間,。
對于茶而言,,“保質(zhì)期”主要是廠家為了執(zhí)行國標要求而標注的一個時間。消費者不必過于在意,,不管哪類茶,,打開看沒有“異常”,,聞起來喝起來能接受,,就還可以喝。
最后提醒一下,,即便是對于存放后可能變得好喝的“老黑茶和老白茶”,,也不要只盯著“年份”,還是要看狀態(tài),、氣味,、味道,不是“老”就意味著“好”,。也不要聽“故事”“情懷”,,茶是一種飲料而已,好喝才是終極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