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的“旗”和“盟”是個啥,?
日期:2024-01-11 來源:原創(chuàng)/投稿/轉(zhuǎn)載 瀏覽次數(shù):179
為什么叫“旗”呢?這得從女真族說起,。在氏族制時期,,只要出獵,不管有多少人,,都要按氏族而行,,每10個人為一個單位,各出一支箭,,以一人為頭目,。這種組織叫“牛錄”(滿語)。后來,,從努爾哈赤開始,,把這種狩獵組織增大,改編為統(tǒng)轄300人的最基本的行政單位和軍事單位,。此后,,他又增大為更大的單位,叫“固山”(滿語),。
1601年,,他正式成立了4個固山;1615年,,又設(shè)立了8個固山,。8個固山約有6萬人。8個固山各有旗幟,,旗幟顏色各不相同:正黃、正紅,、正藍(lán),、正白、鑲黃,、鑲紅,、鑲藍(lán)、鑲白。因為有旗幟的緣故,,漢語就把固山譯為“旗”,。我們經(jīng)常說的“滿洲八旗兵”,即來源于此,。后來,,清朝把歸附它的蒙古族,也編為8個旗,,叫“蒙古八旗兵”,,旗色也是上述八種。這里說的旗,,主要是軍事單位,,是適應(yīng)打仗而設(shè)立的。
因為“旗”要開會,,努爾哈赤大老爺讓他們每三年,,就近的“旗”就湊一塊開個會(有時候一年就得開一次)
現(xiàn)在,內(nèi)蒙古地區(qū)的盟,,有的已改成了市,,但作為歷史的見證,“盟旗”依然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