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長征八大困難
1934年11月,,紅軍在來到廣西北部湘江之前,,已經突破前三道封鎖線,損失近兩萬人的代價,。之后紅軍來到了湘江上游廣西境內的興安縣,,全州縣等地。蔣介石匆忙投入了30萬重兵,,另加10萬桂軍,,布置了一個大包圍圈,,形成了第四道封鎖線,企圖在湘江以東將中央紅軍消滅,。在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與國民黨苦戰(zhàn)五晝夜,血染湘江,,最終強渡湘江,,壯烈地突破了國民黨軍的第四道封鎖線,徹底粉碎了蔣介石圍殲中央紅軍于湘江以東的企圖,。與紅軍正面開戰(zhàn)的白崇禧的湘軍,,以及桂軍夏威一部大約三萬人,國民黨軍還有還有空中幾十架飛機火力支援,,紅軍大約6萬多人準備強渡湘江,。但是中央紅軍此戰(zhàn)付出了極其慘重的代價,紅軍長征從出發(fā)時候的8.6萬人,,減少到3萬余人,。
這次惡戰(zhàn)紅軍損失慘重,它再次證明左傾錯誤給紅軍造成的嚴重危害,。也就是在這次慘痛損失中,廣大指戰(zhàn)員在反復比較中逐漸認識到了毛澤東軍事戰(zhàn)略戰(zhàn)術是紅軍克敵制勝的根本保證
1934年9月,,蔣介石在軍事顧問德國人賽克特的策劃下,制訂了一個徹底“剿滅”紅軍的“鐵桶計劃”方案:以“赤區(qū)”紅都瑞金為最終目標,,150萬大軍,、270架飛機和200門大炮,分進合擊鐵壁合圍,,各參戰(zhàn)部隊在指定時間從不同方向前推進,,對瑞金行成150公里的大包圍圈。最后,,在瑞金四周圍架起30道鐵絲網,,30道火力封鎖線。斷絕交通,,封鎖紅軍的一切信息和物資來往,,最后將紅軍主力壓迫到狹小范圍進行決戰(zhàn)。為防止紅軍突圍,,計劃配備1000輛軍用十輪卡車,,快速運送作戰(zhàn)部隊,及時予以攔截,。以求在一個月內將中央蘇區(qū)的紅軍徹底殲滅,。
湘江血戰(zhàn)后紅軍只有3萬多人,,召開遵義會議后,,毛澤東實際上擁有最高軍事指揮權,,在毛主席的果斷指揮下,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突破天險臘子口,,翻雪山,、過草地,終于到達了陜北,,擺脫了上百萬敵軍的圍追堵截,,為將來中國的革命事業(yè)保留了種子。
一是烏江:這是貴州的第一大江,,兩岸懸崖峭壁,,江面波濤洶涌,水流每秒2米多,,自古就有天險之稱,。
三是大渡河:河寬100多米,水深流急,,渡口對岸高山聳立,,川軍已構筑工事、憑險防守,。太平天國的石達開就是在此全軍覆沒,。
四是雪山:長征路上有夾金山、夢筆山,、長板山,、打鼓山、鷓鴣山,、黨嶺山,、折多山等多座雪山,夾金山主峰海拔5100多米,,終年積雪,,空氣稀薄,氣候惡劣,,變化無常,,翻越夾金山,早晨,、黃昏絕對不行,,必須選在上午9時以后下午3時以前,而且要多穿衣服,帶上烈酒,、辣椒御寒壯氣,。
五是草地:在川西北高原,海拔3500米至4000米,,由于河叉眾多,、排水不暢,形成大片的沼澤,,在色彩絢麗的野花叢中,,到處都是深不可測的泥潭,人走在上面,,極易陷溺而亡,。
紅軍長征中,除了要克服地形險阻,,還要克服烈日,、風霜、雨雪,、冰雹等惡劣氣候條件,。紅軍長征期間經歷了春夏秋冬的不同季節(jié),但各主力紅軍出發(fā)時穿的都是老蘇區(qū)帶出來的單衣,,沿途沒有根據地,,很難補充服裝,適應氣候變化成為征途中的嚴峻考驗,。
中央紅軍從“天無三日晴”的貴州進入云南,,氣候一時轉好。但到了金沙江畔,,陽歷4月底的天氣已極其炎熱,。一個月后,中央紅軍就遇到第一座大雪山——夾金山,,山下溫暖如春,,山上卻雪花紛飛,上得越高雪下得越大,,冷到零下20℃,,連呼出的氣都凍了冰,手和嘴唇凍得發(fā)紫,。雪山上的氣候非常奇異和危險,,經常風雪交加,狂風吹動厚厚的積雪一堆堆地倒塌,,把人深深地埋在雪底,。有時山上又驟然出現晴空麗日,,雪上的強烈反光把一些人的眼睛刺成雪盲。在夾金山上,,紅軍還遭到了冰雹的襲擊,,大雪夾雜著雞蛋大小的冰雹,鋪天蓋地地向人們砸來,,一些傷病員倒在雪地上再也沒有起來,�,?恐B強的毅力,,穿著夏裝的紅軍終于戰(zhàn)勝了雪山。
紅軍的一,、二,、四方面軍過草地,都趕在秋季,,豐沛的雨水使本已滯水泥濘的沼澤徹底成了漫漫澤國,。參加過長征的紅軍老戰(zhàn)士曾回憶說:“草地的天,孩兒的臉,,說變就變,。”當地氣候變化無常,,人稱“一天四季”,,一晝夜就等于內陸一年的氣候變化——先是萬里無云,驕陽似火,,溫度可達40℃,,熱得人全身是汗,一到下午往往黑云密布,,雷電交加,,到夜晚氣溫會降至0℃左右。草地還經常出現冰雹,,大的像大碗那樣大,,不僅是人,即使是皮糙肉厚的騾馬也會被砸死,。這時,,人們就會把臉盆、菜盆,、鐵桶,、背包等舉在頭上,抵御冰雹的襲擊,。
長征的路上所經歷的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艱苦的物質條件,、密集的行軍打仗使得戰(zhàn)士們生病成為十分常見的現象。瘧疾,、痢疾,、疥瘡、下肢潰爛,、戰(zhàn)傷,、肺炎、腸傷寒……每一項都是戰(zhàn)士們所要面臨的生死考驗,。在缺醫(yī)少藥的長征途中,,治療瘧疾的奎寧都極為珍貴,只能救急用,。毛澤東長期犯瘧疾,,也不能經常用到奎寧。絕大多數時候全靠老中醫(yī),,他們才死里逃生,。
【長征途中,紅軍用這些簡陋的醫(yī)療器械救命】土棉布用鹽水消毒代替醫(yī)用紗布,;普通棉花加工成藥棉,;豬油、牛油代替凡士林·······在長征途中,,紅軍的醫(yī)療設備,、醫(yī)藥用品十分缺乏,就是在這樣簡陋的條件下,,醫(yī)務人員想盡一切辦法制作簡單
中央紅軍經過云南等少數民族地區(qū)時,,因為對中央紅軍的不了解,與紅軍發(fā)生沖突,,并造成紅軍方面的傷亡,。
中央紅一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會師后,紅軍的實力大大增強,,又有了正確的戰(zhàn)略方針,,局勢是十分有利的。但那時紅四方面軍有8萬多人,,而紅一方面軍只有3萬多人,,張國燾自恃掌握的兵力多,個人野心大大膨脹起來,。
張國燾提出種種借口,,不愿北上,并要右路軍南下,。9月9日,,他背著中共中央電令陳昌浩率右路軍南下,,并企圖以武力分裂和危害黨中央。
為了貫徹北上方針,,并避免紅軍內部可能發(fā)生的沖突,,毛澤東立即召集周恩來、張聞天和博古等人緊急磋商,,決定連夜率紅1,、紅3軍團和軍委縱隊先行北上,當時紅四方面軍有的干部不明真相,,主張武力阻攔,。
長征途中中央紅軍共進行了380余次戰(zhàn)斗,攻占700多座縣城,,紅軍犧牲了營以上干部多達430余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共擊潰國民黨軍數百個團,,其間共經過14個省,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走過荒草地,翻過雪山,,行程約二萬五千里,,
在嚴酷的自然環(huán)境下,中央紅軍長期徒步行軍作戰(zhàn),,人體機能嚴重下滑,,長期的饑餓,將士們體能下降,,營養(yǎng)極度缺乏,。幾個月的頻繁戰(zhàn)斗,特別是時東,、時西,、時南、時北的渡江,、作戰(zhàn),、渡江、爬山,,使紅軍廣大指戰(zhàn)員長期得不到休息,,極度疲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