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一方面軍16位軍長后來都是什么結(jié)局
紅一方面軍初成立時,,下轄紅一軍團,、紅三軍團,,總兵力大約三萬余人,,一共8個軍,,后來,,紅七軍和紅五軍團(下轄三個軍)先后成立,,紅一方面軍建制取消,,歸中央直轄,中央紅軍兵力達到了11個軍之多,。
1932年6月,,紅一方面軍番號恢復,整編為三個軍團,,由軍團直接下轄師,,另外組建的4個軍則由方面軍直轄。在紅一方面軍建制變化的過程中,,一共有16位將領(lǐng)擔任過軍長,,他們都是誰呢?日后的發(fā)展又是怎樣的呢,?且聽本人仔細道來,。
紅一方面軍初成立時,下轄兩個軍團,,紅一軍團下轄3,、4、12,、20,、22五個軍,軍長分別為黃公略、林帥,、羅炳輝,、曾炳春、陳老總五人,。黃公略是跟隨彭老總一起指揮平江起義的名將,,在中央蘇區(qū)的發(fā)展過程中功勛卓著,深得主席的欣賞,。我軍在反圍剿作戰(zhàn)中擒獲張輝瓚后,,主席親自作詞慶祝,黃公略的名字赫然被寫入這首漁家傲中,,可見黃公略當時地位之高,。可惜的是,,黃公略后來犧牲在反圍剿戰(zhàn)斗中,。
林帥,紅軍時期的戰(zhàn)爭魔鬼,,人民軍隊杰出的元帥,,指揮四野在解放戰(zhàn)爭中所向無敵,縱橫南北,,最終被授予元帥軍銜,,可謂是水到渠成之事。羅炳輝,,大名鼎鼎的飛將軍,,曾在抗戰(zhàn)中率新四軍創(chuàng)造出“梅花樁”戰(zhàn)術(shù),將日寇打得一敗涂地,,可惜病逝于1946年,,未能成為開國將帥,。
曾炳春,,出身于一個貧苦的農(nóng)民家庭,參加革命后指揮了東固暴動,、贛西南路暴動等一系列革命活動,,并成功促成了羅炳輝率靖衛(wèi)隊起義,是一位功勛卓著的革命元勛,,1932年5月犧牲,。
陳毅,人民軍隊杰出的將領(lǐng),,十大元帥之一,,赫赫功勛就無需多言了,作為一位能文能武的儒帥,,陳老總不僅指揮打仗的能力非常不錯,,還寫得一手非常不錯的詩文,,可謂是文武雙全的一位人杰了。
紅三軍團下轄5,、8,、16三個軍,軍長分別鄧萍(兼任),、何長工,、孔荷寵。鄧萍是彭老總指揮平江起義的重要助手,,后來犧牲在長征途中,。何長工大革命時期就是警衛(wèi)團的連長,后來參加了秋收起義,,成為人民軍隊的一位高級將領(lǐng),。授銜時,何長工因為不在軍隊工作,,所以未能被授予軍銜,。孔荷寵是平江農(nóng)民運動的領(lǐng)袖,,加入紅三軍團后表現(xiàn)還算不錯,,成為軍級干部。紅軍主力長征后,,孔荷寵留在南方打游擊,,很快便叛變了革命,做了可恥的叛徒,。
紅七軍軍長先后由張云逸和李明瑞擔任,。張云逸參加過辛亥革命,革命資歷在全軍中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他在紅軍時期除了參與指揮百色起義外,,搞政工較多,抗戰(zhàn)時期和解放戰(zhàn)爭時期則是專職軍事干部,,功勛卓著,,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李明瑞,,指揮龍州起義的革命元勛,,進入中央蘇區(qū)后率紅七軍在第三次反圍剿作戰(zhàn)中,表現(xiàn)極為搶眼,,1931年10月犧牲,。
紅五軍團加入紅軍后,下轄13、14,、15三個軍,,軍長分別為董振堂(兼任)、趙博生(兼任),、黃中岳,。董振堂與季振同一起指揮了寧都起義,參加紅軍后成為人民軍隊中一位戰(zhàn)功赫赫的名將,,尤其是長征中,,他作為紅五軍團軍團長,率領(lǐng)紅五軍團多次擔任阻擊敵人的任務(wù),,表現(xiàn)極為出色,,可惜最后犧牲在西征中。
趙博生,,與季振同,、董振堂一起指揮了寧都起義,成為人民軍隊政工工作中的一位模范人物,,1933年1月,,趙博生在反圍剿作戰(zhàn)中壯烈犧牲。黃中岳,,曾經(jīng)做過商人,,后來考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yè)后在西北軍中做到了團長,。1930年,,黃中岳參與指揮了寧都起義,起義后被任命為紅15軍軍長,,1932年8月犧牲,。
紅一方面軍重新恢復建制后,除了紅一軍團,、紅三軍團,、紅五軍團三個軍團外,另外直轄4個軍,,分別是11,、12、21,、22軍,軍長分別為周建屏,、張宗遜,、尋淮州、羅炳輝。羅炳輝前面已經(jīng)介紹過了,,再來看看其他三位軍長,。周建屏,出身于滇軍系統(tǒng),,后來參加南昌起義,,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南昌起義失敗后,,周建屏被派往閩浙贛蘇區(qū),,紅十軍成立后即成為軍長,后來犧牲在抗日戰(zhàn)爭中,,十分可惜,。
張宗遜,人民軍隊的開國上將,,戰(zhàn)功赫赫的名將,,曾任陜甘寧野戰(zhàn)集團軍司令員、西北野戰(zhàn)軍副司令等職務(wù),。尋淮州,,紅軍時期的杰出將領(lǐng),不到21歲即做到了紅七軍團軍團長,,堪稱是一位軍事天才,。可惜的是,,我軍組建北上抗日先遣隊時,,尋淮州與方志敏部組成紅十軍團,犧牲于譚家橋之戰(zhàn)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