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賦基因檢測科學性存疑專家呼吁加大新技術領域監(jiān)管力度
相比各大商家打出的高質量宣傳語,,不少為孩子做了天賦基因檢測的家長卻表示“忽悠成分較大”。也有專業(yè)人士直言,,所謂天賦基因檢測,,擴大了基因與天賦的關聯分析,,更多是一種打著高科技噱頭的概念炒作,目前市面上天賦基因檢測產品的預測準確度仍有待驗證。
“從教育角度而言,,這種所謂通過基因檢測便能測出孩子天賦的檢測項目,,其真實性和準確性存在很大疑問,家長應警惕消費陷阱,�,!敝袊逃茖W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在接受《法治日報》記者采訪時指出,當前市面上的眾多兒童天賦基因檢測項目大多利用了家長的教育焦慮,,相比通過這種所謂“科學”手段,,家長更應通過與學校溝通、多陪伴孩子等方式,,真正發(fā)現并了解孩子的興趣,,因材施教進行培養(yǎng)。
在一份長達14頁的報告里,,列有大量數據和表格,,詳細量化了孩子的學習能力、記憶能力,、抗壓能力,、語言潛能、交際潛能,、運動潛能等內容……近期,,有媒體報道一位家長花費近2000元為4歲孩子做了天賦基因檢測,過程很簡單,,僅需利用檢測機構寄來的采樣工具,,并按照說明書采集孩子的口腔唾液細胞DNA并寄送給檢測機構即可。
這則新聞不禁讓家住北京市豐臺區(qū)的武博勛聯想到了幾年前的自己,,當時在朋友的推薦下,,他也為孩子做了天賦基因檢測,只不過那項檢測是皮紋檢測,,檢測機構通過采集孩子的指紋和掌紋后,,分析得出了孩子的性格傾向、天賦特長等報告,,檢測報告還附有飲食建議,、未來職業(yè)發(fā)展方向等內容。
談及報告的準確性,,武博勛笑著表示,,“只能說因人而異”。他記得當時通過檢測得知孩子在語言和思維方面有天賦,,為此給孩子報了演講口才類的興趣班,,但后來發(fā)現孩子對籃球更有興趣,且現在學習發(fā)展得很好,但當時的檢測報告中并未提及孩子在運動方面有任何天賦,。
在武博勛看來,相比聽信這些“科學”檢測結果,,家長發(fā)現孩子真正的興趣點更為重要,。但記者注意到,在實際中,,選擇用這種“科學”手段來了解孩子天賦的家長不在少數,。
“兒童天賦基因檢測,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天賦基因檢測,,個性化培養(yǎng)孩子的金鑰匙”……記者在某電商平臺搜索“天賦基因檢測”關鍵字,,出現價格從幾百元到上千元不等的相關檢測項目,其中多款產品月銷量在百件以上,。價格差異主要因檢測內容和形式有所不同,,有些價格高的檢測項目宣稱包含語言潛能、交際潛能,、運動潛能,、邏輯思維、抗壓能力,、人際社交等各類天賦基因檢測,。
“有研究表明,人的成功32%至62%是由基因決定的,。目前科學研究出已有的特長基因可檢測93個基因共121個位點,,可預測孩子在情商、智商,、體育,、特長等方面的潛能……”在某兒童天賦基因檢測商家的產品宣傳頁面,商家援引了多種數據來證明天賦基因檢測的重要性,。
還有些商家在天賦基因檢測宣傳上牢牢抓住家長最為關心的“點”,。比如,某家生物科技公司在介紹兒童天賦基因檢測的意義時提到,,從基因角度了解孩子的生理特點,,能幫助家長了解孩子的學習認知潛能,提高孩子智力總體水平和學業(yè)成績,。
但記者發(fā)現,,這些商家援引的不少數據并未標明具體出處。此外,,對于機構的檢測人員資質,、檢測項目資質等證明文件,商家也并未進行明示。
對于天賦基因檢測的結果,,有的家長感覺比較準,,和自己平日對孩子的觀察很相近;有的家長則表示檢測報告晦澀難懂,,感覺放在哪個孩子身上都適用,,妥妥“智商稅”。
“基因檢測是一項科學檢測手段,,當前主要應用于疾病診斷方面,,比如遺傳疾病診斷與篩查、腫瘤診斷等,�,!北本┦袞|城區(qū)某三甲醫(yī)院醫(yī)師王蕊表示,就她個人了解,,目前并沒有什么權威數據和理論可以支持天賦基因檢測,,畢竟性格和能力會受到外部環(huán)境的綜合影響,無法量化基因在其中所占比重,,以目前的科技水平很難證明它們與基因之間的確切關系,。因此,這類檢測如果作為科學理論研究無可厚非,,但將尚無定論的內容作為一種商業(yè)項目向家長出售,,值得商榷。
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心理衛(wèi)生中心主治醫(yī)生李元媛指出,,當前對基因的了解還相當淺顯,,遠達不到應用它評估個人能力的水平,而且基因和能力不是一對一的關系,,一個基因可能和多種能力有關,,不同基因在不同人群中的作用也可能是相反的。對于基因與能力之間龐雜的關系,,科學目前還沒有確切定論,。
記者注意到,一些兒童基因檢測機構也對天賦基因檢測結果持謹慎態(tài)度,。比如,,某基因檢測機構就在其基因檢測說明中提到,基因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每個人的先天條件,,通過基因檢測可以一定程度幫助了解孩子獨特個性,,但基因檢測并不是孩子的“宣判書”,每個人都有無限成長可能,。
“科學指引孩子成長”“培養(yǎng)不走彎路”是很多兒童天賦基因檢測機構打出的宣傳口號,。但在儲朝暉看來,,如果家長完全依照這種科學尚無定論的檢測結果來培養(yǎng)孩子,很可能影響對孩子的正常判斷,,忽視孩子的正常需求,,窄化成長路徑,反而在培養(yǎng)中走了彎路,。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指出,,有的檢測機構甚至沒有合法資質,由這些機構進行檢測,,結果的科學性可想而知,。此外,,為了吸引消費者,,檢測機構出具的檢測報告通常會滿足顧客的心理需求,家長若聽之信之,,并按照商家的誤導建議對孩子進行培養(yǎng),,恰恰可能浪費孩子天賦。
“從培養(yǎng)孩子的角度而言,,確實需要了解孩子在哪方面具有天賦和潛能,,但這些顯然不是靠機器能檢測出來的�,!痹趦Τ瘯熆磥�,,這類天賦檢測之所以有市場,很大原因還是利用了家長們的教育焦慮心理,。
儲朝暉指出,,后天的努力和培養(yǎng)對孩子成長至關重要,基因檢測也不能違背教育規(guī)律,。即使孩子在某些方面有天賦,,也需要通過不斷的實踐和學習來提高自身的技能和知識,家長只有深入了解孩子的特點和興趣,,才能為他們提供合適的機會和資源,,更好地發(fā)展自身潛能。
“家長發(fā)現并重視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對孩子成長至關重要,。”熊丙奇認為,,家長不應盲目跟風,,而要通過在陪伴過程中觀察了解孩子,根據孩子的個性,、興趣,,為其規(guī)劃適合的道路,,這樣也有利于擺脫教育焦慮。
天賦基因檢測對很多人來說屬于陌生領域,,中國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認為,,相關企業(yè)在開展此類項目時必須充分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不能只宣傳其積極功效,,更應把臨床數據,、檢測機構資質、相關檢測人員資質以及檢測項目資質等必要信息向消費者真實準確地進行明示,。對于一些機構援引的統(tǒng)計數據,,必須標明權威出處,否則有虛假宣傳,、夸大宣傳之嫌,,涉嫌違反廣告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相關法律規(guī)定,。
“電商平臺應對此類天賦基因檢測加大審核力度,,要求其出具相關證明材料,確保檢測機構,、檢測項目的合法性,。一旦發(fā)現無資質開展相關業(yè)務等情況,要及時下架相關產品并聯系相關部門,,對非法機構予以懲處,。”針對當前天賦基因檢測并不鮮見的情況,,陳音江認為,,相關部門應加強對新技術領域的監(jiān)管力度,及時評估和區(qū)分哪些是確定性成果,,哪些尚處于測試和研究階段,,對類似天賦基因檢測這種尚未有明確科學定論的檢測項目應嚴格限制,避免誤導消費者,。(法治日報)